BWIN·必赢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记者体验建筑工人生活 几十斤重钢筋压得锁骨痛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1-11 07:03:36

  BWIN·必赢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记者体验建筑工人生活 几十斤重钢筋压得锁骨痛人们常说干建筑的苦,都说在工地打工很累,但究竟有多少人能知晓他们有多苦、有多累,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过的呢?为了还原线天在市北区某工地进行了采访,并亲身体验了做一名普通建筑工人的艰辛 ,发现这个 280人的工地,30岁以下的竟然还不足 20人,年轻人离工地已经“越来越远”。

  5月24日上午8点,记者来到市北区的一处建筑工地,远远望去,在建的楼房已经有10多层高。走进工地,钢筋切割机 、混凝土浇灌车的声响回荡在耳边,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,正在紧张地忙碌着。

  听说记者要体验一下工地的生活,施工单位的张经理笑着说“你可要有吃苦的准备”,为了能让记者有个初步印象,他决定先带记者在工地上转转。“戴上这个帽子,楼上面随时可能掉下东西来,别被砸着。”戴上安全帽,记者便跟着张经理开始爬楼。在建的楼房周围是铁架子,上楼的楼梯则是用铁管搭建,上面只铺了一层木板。记者第一次爬这样的楼梯,走在颤颤悠悠的木板上,记者的双腿不敢用力,生怕木板断了,从上面坠下去。“大胆走就行,掉不下去。”张经理笑着说。

  记者跟在张经理后面,继续往上爬,需要穿越木板、钢管筑起的支架,经常是弯腰前行,还要小心脚下的铁钉。“砰”的一声,记者一不小心,头碰在了铁管上。“幸亏戴着安全帽,要不就得挂彩了。”虽然记者在上楼的过程中很注意,但还是碰了五六次脑袋。

  在工地上熟悉了一下环境,张经理把记者带到了二楼,在那里见到了正在筑墙的小工。在推车子的工人中,记者还看到了女人的身影。“第一天上工地,就干个没技术含量的活吧。”记者换上了自带的旧T恤衫,要了一副手套,搬砖、推小车、和水泥,记者需要从这些小活做起。

  记者跟着一名叫王达兰的大姐干活,她来自贵州兴义,今年38岁,跟着老乡来青岛打工,因为没有啥技术,也只能干个小工。“我们俩干的活是一样的,就是搬搬砖、用车子推上来,然后给筑墙的匠人打下手。”记者和王达兰一人一辆小车,先从一楼的平台上搬砖块,大砖一个就有30斤重。

  重复着搬砖、装车、卸砖的过程,记者干到中午11点半,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空闲,因为匠人们干活的速度很快,做小工的必须保证配给充足。下班了,记者脱下手套,里面湿漉漉的,满手的汗,手心直发痒。等停下的时候 ,才感觉胳膊有点发酸了,肌肉摸上去有些僵硬。

  5月24日下午,记者又来到工地的钢筋工序上,听张经理说,钢筋工是所有工种里面,除小工外最辛苦的一个。记者先是了解了一下工序,随后被安排与一名工人抬钢筋。

  记者需要做的,就是抬运各种型号的钢筋,像螺纹钢、圆钢,它们的直径也大小不一,每根重量更是从几斤到几十斤重 。“你最好穿件厚衣服,那个小背心根本不抗磨的。”旁边一位师傅提醒说,因为没有带外套,记者只能穿着T 恤衫上阵。

  记者扛的第一根钢筋是20斤重的螺纹钢,上面一圈一圈的纹理,接触在记者的肩膀上时,锁骨被压得有点痛。记者只能用双手抬着 。一根接一根,工人抬钢筋的速度很快,短短半个小时,旁边就堆起了一捆截好的大梁用钢。和干小工一样,记者所做的是重复性的工作,只不过在干熟练了之后,每次扛的重量在慢慢增加,师傅们说,他们不是难为记者,因为那才是钢筋工线点半下班后,记者并未离开工地,而是来到工人的宿舍,跟他们一起吃晚饭。一份茄子加米饭,这是记者的晚餐。晚上7点,就在吃饭的当空 ,工人老陈又被喊去加班切割晚上用的钢筋了。

  记者在工地的时间里,几乎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的面孔,赵东应该是那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。5月 24日,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在楼顶安装水电。来自四川巴中的赵东,今年只有20岁,别看他年龄小,从事建筑行业已经 3年了。“我们当地条件不好 ,自己没读多少书,就来工地上干活了。”

  刚刚加入建筑队伍的他,一开始也受到了不少的考验,用他的话说,“那是一种折磨”。“楼板上面都是铁丝、钢筋、铁钉,我穿着布鞋干活 ,没有少挨钉子扎。”赵东说,有时一天中被钉子扎脚有9次之多,“脚底板那个痛啊,钻人心哪。”虽然干工地很苦很累,但年轻的赵东很顽强,骨子里有种倔劲,他坚持了下来。

  记者问赵东有没有女朋友,他笑着摇了摇头,“哪有时间找啊?”赵东边工作边低声说,“平时白天都在工地干活,累了一天,晚上恨不得倒头就睡,哪有时间去谈对象。”记者问他想不想有个女朋友,他说想找,但也得靠缘分,“在这里干活的没有合适的,只能再等等了bwin官网登录入口。”

BWIN·必赢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记者体验建筑工人生活 几十斤重钢筋压得锁骨痛(图1)

BWIN·必赢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记者体验建筑工人生活 几十斤重钢筋压得锁骨痛(图2)

  今年41岁的朱德华,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,上世纪 80年代,朱德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,为了给父母减轻生活的压力,16岁上完初中后,他便辍学加入了建筑队伍。“断层”,这是干了25年建筑的他对当前建筑用工情况的描述。

  “就拿我们正在干的这个工地讲,木工、钢筋工、小工 、混凝土工、架子工,所有工种都人手不够,但有什么办法呢?全国各地都是这个样。”朱德华说,现在大家对工程质量很重视,一般来说,开发商都会要求承建单位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,加快工程进度,质量、工期就像两座大山,让工地上的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。

  “现在工地上干活的,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,年龄最大的都58岁了。你到工地上转转,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,如今这些干建筑的,正是上世纪十年代的老匠人。”朱德华说,他所在的工地有280个人,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到20个,建筑工地出现工人“断层”,这个现象正愈发明显,而且会越来越厉害。

  建筑工地上看不到年轻人,在朱德华的眼里,这不是年轻人的错,而是时代在发展,人们的观念在转变,年轻人就业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,而且现在的家长,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吃那份苦。

  朱德华告诉记者,年轻人不想从事建筑行业,是导致当前用工短缺的一个原因,而就青岛而言,外省劳务输出减少,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。“在我印象里,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河南等省份,都是劳务输出的大省,每年有很多当地劳力来到山东,从事着建筑行业。但随着经济发展,这两年劳务输出的量正在下降,外省工人进不来,本地人干的又少,这就导致了供需不平衡。”

  朱德华说,如今的劳务输出大省,自我消化吸收劳力的能力正逐步增强,当地经济的发展,新兴了很多企业、工厂,当然也出现了大量在建的工地,这都是吸纳当地劳动力的窗口,“人家不用走出家门,就能获得一份工作,在薪水差不多的情况下,谁还愿意离家远行呢?”朱德华告诉记者,正在他们工地上干活的 ,有一部分是四川、贵州、安徽来的 ,但与2009年的数量相比,外省工人起码减少了40%。

  “除了上面的两点原因,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,那就是现在的工人都想去国外淘金。”朱德华说,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企业,都在积极开拓国外建筑市场 ,承揽更多的建设项目,这就需要一批劳务工人跟到国外去。“在国外搞建筑,赚钱的确比国内多,据我了解,国外的薪水是国内的3倍多。”由于看中了赚钱多的利好,很多劳务工人都想到国外去,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国内工地的用工短缺。

  “其实,工人的这种心态没啥不好,在国外每天也是干那些活,劳动强度与国内没啥差别,出同样的力气,为何放着钱多的活不干呢?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想明白。”

  朱德华还告诉记者,现在干建筑的这些人,其实有很多都梦想着哪天能转行,“我原来带过的工人里,有的攒了几年钱,转行投资做生意了;有些赚钱多的 ,直接当了老板;能出国干的都出国了。”

  归全榜,这个35岁的武汉人,来到工地后的一段时间,在繁重的体力活面前,有点吃不消了。他告诉记者,在工地干了有一个月后,他有点退缩了,想离开工地。“有天下班后,我自己偷偷去买了回家的火车票,因为这个活,实在是太累了。”

  当宿舍的工友们知道他要回武汉,大家都纷纷劝说他留下来。“我的老乡们跟我说 ,当时他们也是一步步熬过来的,干建筑的没有不喊累的,但之所以还坚持干下来,大家无非就是图多挣点钱bwin官网登录入口。”归全榜想想自己家的两个孩子,再想想正在待业的老婆bwin官网登录入口,他咬了咬牙,决定听老乡们的话,继续在这里干下去。

  “我仔细想了想,真是不能回去,两个娃娃需要花钱,作为一个男人,我得赚钱养家。”归全榜把火车票退了,但是他没有把退票的凭证扔掉,而是放在自己的钱包里,“我自己吃点苦、受点累,不是为别的,只是为了这个家。退票的凭证之所以留下,是给自己时常提个醒 ,不要再打退堂鼓 。”

  在钢筋工序上,记者结识了今年35岁的归全榜,个子不高的他,来自湖北武汉,到工地才3个月的时间。5月24日晚上7点半,记者串门来到他的宿舍,工友们正在一起吃饭。归全榜到楼下的食堂买了一份菜,坐在小板凳上吃了起来。“我以前是在广州打工的 ,在那边干了10多年呢。”操着一口湖北话,归全榜向记者讲起了他的生活。

  “我在工厂里面干,虽然不怎么累,但是挣钱少。家里面有两个娃娃,都是男孩,一个 11岁了,上初中,另一个才3岁。两个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,我必须努力赚钱养家。”归全榜说,听老乡讲干建筑赚钱 ,他便辞掉工作来到了青岛。

  归全榜说他刚来青岛的时候是做钢筋工,一天下来身体都是酸痛的 ,为了减轻身体的痛苦,他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,以为这样可以减轻钢筋对肩膀的压力。让他意想不到的是,扛了大概一个星期,他的厚棉袄的右肩膀上竟然被磨破了,出现了一个大洞。归全榜把T恤领子往下拉了拉,记者看到他的肩膀上已经长了一层茧。

  “再看看我的鞋,刚穿了一个星期。”归全榜把鞋底亮了出来,记者看到鞋跟连接处已经磨烂,鞋底都快掉了,“扛着钢筋一天不停地走 ,鞋子很快就坏掉了,钢筋工几乎都这样。”

  5月24日中午下班,工人们陆续回到宿舍,开始准备自己的午饭。记者来到刘广银的宿舍,他说自己光吃了俩馒头,没有吃菜的原因是身体不太舒服,没有上工地,在他看来,如果哪天不挣钱的话,就不该花钱再买菜吃。而跟他同在一屋的钱师傅更为节俭,早上经常吃前一天的剩饭。

  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,用热水泡一泡前一天晚上剩下的米饭、馒头,匆匆吃几口便“开拔”;白天浇筑混凝土,站着连续干6个小时,还要时刻小心混凝土腐蚀自己的皮肤 ;一件厚厚的旧棉袄,在扛了 7天的钢筋后,竟被磨穿了一个洞;一天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晚上不加班,倒头就睡,一觉到天明……这就是建筑工人的生活,一种外人无法体会的艰辛背后,却是他们默默的坚持与承担。

  每一个工地,都会有他们的身影,他们来自,为了生活、为了家庭、为了孩子,他们靠自己的双手,靠自己的毅力,在工地上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。他们中有人因为一天没有干活,自己“罚”自己中午不能吃菜,只有馒头就咸菜;他们中有的一连工作30个小时,为的就是给自己多积点工分,给自己上初中的孩子攒学费。对于有些人而言,即使“不想干了”的念头再强烈,最后也只好忍住。

  记者在工地上搬过砖、扛过钢筋 ,本以为自己体格不错、劲头十足,一天下来,腰酸背痛,胳膊不敢使劲打弯,手指肿胀得攥不起拳头,两条腿也像灌满了铅。下了班,记者只希望能早点回家,躺在床上睡一大觉,因为只有睡去,才能忘记身体的酸痛。

  一天的时间,或许还无法让人完全体会建筑工人的生活,但记者所看到的每一个镜头,也是从未体会过的艰辛。

  看看我们高楼林立的城市,哪一座没有挥洒过工人的汗水。虽然他们工资在涨、日薪上百,但回想起他们那布满灰尘、铁锈、泥点子的衣服,回想起他们那简单的饭菜,记者才真正感受到,建筑工人挣的确实是份“血汗钱”。